脫口秀演員呼蘭在節目中說,我從小是運動員出身,朋友說,那你知道怎么贏了,他說,不是,我是知道怎么輸。上小學時有256個孩子打全市乒乓球比賽,他在16進8被淘汰后,哭暈過去了?!拔一藘赡陼r間學會輸了不摔球拍?!薄坝只藘赡陼r間學會輸了不嚎啕大哭!”正如作家劉震云所說:生活本沒有輸贏,但如果你一旦有了勝負心,那便是輸家。人生有無數場比賽,有輸就有贏,而父母的勝負心理,則直接影響著孩子對待輸贏的態度。
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?一件事情,越想做好越難做好,越想不出差錯越出錯,而當心里不在意結果地去做事時,反而得到了相當不錯的結果。
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“瓦倫達心態”,即越關注結果,越容易失敗。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,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,不幸失足身亡。他的妻子事后說,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,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,這次太重要了,不能失??;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,他總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,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。心理學家把這種為了達到一種目的總是患得患失的心態命名為“瓦倫達心態”。
武志紅在《為何家會傷人》中分享過一個故事,他在北大讀大二的一天夜里,從夢中驚醒后,發現窗外有一個全身赤裸的男生,邊跑邊喊:我是北大的,我是北大的。
原來,這個男生是數學系的,在上大學前一直都是學校里成績最好的,但上了北大后,發現自己只能考中等成績。他無法接受,就變得越來越自卑。而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,因有一門數學課沒及格,于是他徹底崩潰了。
輸不起的孩子,往往源于輸不起的家長。小時候輸不起的孩子,長大后也贏不起。
如果有人問孩子,失敗的痛苦是到底什么?想必答案都繞不過“害怕”二字。害怕別人嘲諷,害怕家人失望,害怕對手貶低……“也就是說,失敗使自己痛苦的根源往往并不是失敗本身,而是我們過于看重其他人的看法?!?/span>
而小學階段的孩子,最看重的莫過于爸媽的看法。如果父母凡事都喜歡爭第一,不允許自己的孩子輸,可想而知,在這樣高壓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壓力有多大,患得患失下又如何贏得每一場比賽,如何贏得自己的人生。
比賽時隨時可能發生意外情況,在生活中讓孩子盡早地感受到“輸”,引導他們正常地面對,才能在成長的路上始終擁有一顆平常心,更穩地走好人生路。
家長們首先心態要好,把對孩子的期待降低一點。中國文化里有一句“上善若水”,水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,有時候也會迂回退讓?!吧线M努力當然好,可有時也要懂得迂回退讓?!?/span>
在孩子失敗、受挫時不要一味地責怪埋怨甚至打罵,要引導他們去尋找失敗的原因,沒有總結經驗的責罵,只會讓孩子在失敗中一無所獲。設身處地地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,才可能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。
在孩子面對失敗時,父母的共情與接納顯得尤為重要,與孩子一起傷心,既認可了他的付出和努力,也體恤了他失敗時的情緒;或者與孩子分享自己失敗的經歷,也能夠有效地減少孩子的負疚感,還能讓孩子明白輸不可怕,站不起來才可怕。
學會輸的孩子,更容易接受失敗,因為他們知道失敗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,更不會因為一次失敗而一蹶不振,更容易重新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中。
學會輸的孩子,更懂得控制負面情緒,不會因為一次失敗暴跳如雷,而是會靜下心來思考,去摸索,從失敗中吸取教訓。用好的心態影響自己的行為,成長為更好的自己。
人生是一場場比賽的話,有輸就有贏,而輸贏必定是人生常態,我們不可能永遠都是“贏家”。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,坦然面對失敗,從失敗中學會總結,無論輸贏,他只管去努力就可以。
- 閱讀排行榜
- 最新消息
掃碼關注正小保公眾號

讓孩子掌握好數學思維,進步非凡